进一步放宽外资券商另类投资业务,资本市场增量“活水”来了!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布局国内资本市场业务,监管层正在进一步“松绑”。
【资料图】
7月28日,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行政许可信息显示,核准星展证券通过设立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这是今年以来首家外资券商获得新业务资格批文。而截至目前,证券行业至少有82家券商获批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而在外资券商中,除最新获批的星展证券外,近三年来包括高盛(中国)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等一众知名外资券商均获批从事另类投资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监管层公布的信息来看,证监会核准星展证券通过设立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仅限于参与创业板、科创板项目跟投。
“在全面注册制下,券商投行部门纷纷加速布局‘投行+投资’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积极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参与科创板、创业板项目跟投。对于外资券商来说,在创业、科创两大板块中寻找优质的投资标的一方面可以拓展自身业务,加大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布局;另外一方面,对于进一步吸引市场上的增量资金入市、激活市场交易热情也有助益,不过最终还是要看跟投的项目能否给自身和客户带来超额回报。”7月31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券商集体发力另投业务
在今年2月份,证监会核准了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同样也是限参与创业板、科创板项目跟投,星展证券是年内第二家获批此项业务的券商,同样也是年内首家获批的外资券商。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的另类投资其实已不再“另类”。根据Wind数据显示,证券行业共有81家券商设立了另类投资子公司,仅有少部分券商还未拥有该业务资格。8家中小券商获准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其中,中资券商包括万和证券、甬兴证券、中邮证券、国新证券,外资券商包括高盛(中国)、东亚前海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星展证券(中国),上一家获得新业务批文的是2022年12月的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
根据天眼查显示,星展证券2021年1月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5亿元。其外资股东是星展证券的控股股东。星展证券的股东分别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上海东浩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汇肠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黄浦引导资金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各股东出资及股权比例分别为 51%、24.67%、13.33%、6.5%、4.5%。
“2020年底国家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我们集团迅速响应,抓住机遇,在2021年6月成立了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凭借星展集团境内外金融资源和渠道优势,星展证券各项业务均有较快发展。”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郑思祯此前曾表示。
星展证券取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内容显示,其经营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证券承销与保荐。如今又获批另类投资业务资质,意味着星展证券将在“投资+投行”范围内持续发力。不过根据其2022年年报显示,星展证券实现总营收8633万元,净亏损827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52家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参与了新股跟投,其中50家券商另类子上市首日跟投浮盈合计达11.27亿元,上市以来截至2023年7月29日的合计浮盈收窄至6.26亿元;另从跟投数量来看,中信建投投资目前拔得头筹,累计参与了9个新股跟投;中信证券投资、中金财富、海通创新投、国泰君安证裕分别参与了7个、6个、6个、4个新股跟投项目,均为投行实力强的头部券商。
对此,东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嘉玮也分析表示,券商主要通过直投、创投及另类投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投行项目跟投及金融产品投资。在全面注册制下,企业的上市渠道更为通畅,股权投资的退出途径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投资收益的实现;且券商积极参与股权投资有望实现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全流程覆盖,通过各部门协同合力挖掘客户价值。
创业科创盈利效应初显
在全面注册制下,创业板和科创板成为IPO常态化项目较多的两个板块,而对于券商投行业务而言,其盈利效应也初步显现。
7月31日,《华夏时报》梳理发现,从科创板开市至今,截至锁定终止日,券商旗下另类投资子公司跟投浮盈合计约为184.03亿元。不过部分券商旗下另类投资子公司带来合计约为6.43亿元的浮亏。与此同时,从目前上市券商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或快报来看,投资及投行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成为不少券商业绩显著提升的因素,但也有券商因此拖累业绩。
同样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29日,共有52家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参与了科创板、创业板新股跟投,除了海通创新投资、国泰君安证裕跟投华虹公司暂无数据外,50家券商另类子上市首日跟投浮盈合计达11.27亿元,上市以来截至2023年7月29日的合计浮盈收窄至6.26亿元;2022年则共有132家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参与新股跟投,上市首日实现浮盈21亿元,上市以来截至2023年7月29日的浮盈收窄至18.79亿元。
另从跟投项目数来看,今年以来中信建投投资累计参与了9个新股项目跟投,中信证券投资参与了7个跟投项目,中金财富和海通创新投均参与了6个项目跟投,国泰君安证裕参与了4个项目跟投。这些跟投数量居多的券商均是头部券商,且投行实力强。
“大投行业务链条下,股权投资、新股跟投等重资产模式介入投行业务,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助力券商获取多元业务机会,券商可获得承销保荐费、投资收益、基金管理费等多重收入,在增厚收益的同时实现收入多元化。但收入的资本化也可能使得短期内投行收入波动加剧。”对此,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受访时也表示。
不过,也有头部券商投行具体负责项目跟投的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科创板、创业板引入跟投制度虽然可以为券商增厚收益,但是跟投制度也对券商投行筛选项目、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跟投的项目好不好,IPO前的定价以及上市后的表现都需要做深度研究,另外跟投的IPO项目行业属性和盈利前景等重要指标也是券商投行部着重跟踪的。在全面注册制下,科创板和创业板IPO破发的概率也成为常态,因此这块业务并非完全一劳永逸。”上述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也透露。
而对于外资控股券商而言,由于起步晚,面向长尾C端的证券经纪业务往往不是业务主攻方向。比如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是聚焦财富管理业务的外资券商,但其业务主要面向高净值客户;星展证券也仅在上海黄浦区设立了1家证券营业部。业内人士也预计在创业、科创项目的跟投上,外资券商初期可能还是以自有资金为主。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