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重庆法院召开“6·26”国际禁毒日新闻发布会
(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天,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重庆市禁毒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发布了毒品犯罪典型案例。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毒品犯罪案件22281件26374人。
数据显示,重庆全市法院审结的毒品犯罪案件总体呈持续下降态势,2022年案件数量相比2018年下降14.14%。与此同时,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张波指出,近五年重庆市法院审结的毒品犯罪案件在各类刑事案件中数量仅次于危险驾驶和盗窃,居于第三位,禁毒任务仍然艰巨。
根据审理案件情况,重庆市毒品犯罪主要呈现出毒品类型构成相对简单、犯罪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涉案毒品种类逐渐增多、毒品犯罪方式愈发隐蔽以及未成年人涉毒案件偶有发生的特点。
“其中,愈发隐蔽的犯罪方式给案件侦查以及司法认定带来一定困难。”张波说。在2016年8月审理的孕妇藏毒案中,被告人张某、普某将2万余颗毒品藏匿在内衣中放置于行李箱内,乘飞机到达重庆与徐某进行交易。“而且,网络贩毒也使禁毒工作难度加大”,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发布涉毒信息,以虚拟货币、游戏币在线支付,再使用邮包寄递、同城快递、“丢包”“人货分离”等非接触方式进行货物交易。
“此外,容留未成年人吸毒、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犯罪也时有发生,未成年人涉毒问题需要引起持续重视。”张波介绍。在王某贩卖毒品案中,王某所售卖的“上头电子烟”其外表与普通电子烟相似,故具有较强迷惑性,并有向在校学生贩卖的情形。据统计,在2022年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有18人。
“西南地区与国际毒源地‘金三角’地区毗邻,一直是毒品犯罪高发、多发的重点地区,重庆法院将始终坚持推动毒品犯罪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禁毒司法协作,同四川、云南、贵州法院在三省一市司法禁毒协作机制框架下,不断深化合作,形成西南地区打击毒品犯罪的强大合力。”张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