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毕马威中国发布银行业报告:宏观复苏有力 行业着意转型突围
(相关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近日,毕马威中国领先发布《潜蕴匠心,登峰不辍——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当前在经济金融领域呈现全球资源配置成本上升、流动性收紧、金融风险承压等新特征,中国银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金融监管亦显示出极大的定力与魄力。
毕马威中国相关负责人认为,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加,银行业需要不断突围求变、增强经营韧性。中国银行业在国内经济全面复苏的背景下,迎来诸多机遇,但挑战也不容忽视,积极打造面向未来的经营模式,真正建立起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新发展模式,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积极调整,才能基业长青。
报告截图。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6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4.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近2.5万亿元。一季度新增社融数据表现亮眼,随着经济从疫情中快速恢复,企业加速复工复产,2-3月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增长,带动3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回升至10.0%。
报告认为,2022年不同类型的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底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今年以来经济有序复苏,部分优质商业银行可能会适当降低拨备计提,回归常态化发展战略,此举一方面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使净利润保持适度增长。但对于风险抵补能力较为欠缺的农商行而言,出于对未来风险因素的考虑,仍需高度关注其抗风险能力。
在未来趋势上,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是银行业的首要任务,从金融服务领域来看,制造业、科创企业、绿色发展等仍然是信贷倾斜的重点。由于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金融机构应全力服务房地产业“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支持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变。
报告认为,相较于其他行业,银行不仅受限监管对经营指标、经营业务和服务区域范围的规范要求,也需要承担更多的支持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等基础社会责任。因此银行的差异化竞争更多体现在如何在客户经营、产品服务、渠道,以及风控、数字化以及人力资本方面做到更聚焦、更专业、更高效。